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相关部门不当干预如何影响光伏产业?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相关部门不当干预如何影响光伏产业?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余东华 吕逸楠 2015/11/27 11:33:58

26434次浏览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相关部不当干预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能过剩的理论诠释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萌芽期或成长期,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产能过剩,即使出现也是一种周期性的短时间供大于求现象%然而,中国战略性新k产业的产能过剩属于大范围、长时间的非周期性产能过剩,这种非周期性的产能过剩很难用“市场失灵论”和“体制扭曲论”进行解释。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和机制需要从相关部门不当干预行为人手进行分析。
  
  由于市场不完备性、公共品供给、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溢出等因素存在,市场经济总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市场失灵是相关部门干预的逻辑起点,为相关部门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了实现缓和社会分配不公、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有效需求不足、抵消不完全竞争的消较影响、实现充分就业、保护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目的,也需要相关部门发挥相应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不足。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机制和相关部门干预“双手齐下”。然而,相关部门干预应以有利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为准则,不能阻碍或限制市场有效竞争,更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机制。综合考虑相关部门干预的力度、时间、范围、手段和效果,可以将相关部门干预分为适度干预和不当干预两大类。适度干预指的是,相关部门在干预经济时,遵循成本一收益规则,通过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采取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相关部门行动,弥补市场失灵,扶持弱势产业发展,维护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保护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调节作用。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适度干预不是否定或替代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弥补市场缺点或市场失灵。与之相反,不当干预指的是,相关部门在干预经济时,出于政绩冲动、官员寻租、权力扩张、“父爱主义”等动机,违背市场规律,追求短期利益,用相关部门行为取代市场机制,直接干预或影响企业行为,阻碍或限制市场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相关部门不当干预既可能是由于信息失真、决策滞后或失误、寻租行为、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导致的相关部门干预不及时、不到位或不对路等干预失效现象,它将使得经济活动水平波动,出现经济损失,背离相关部门干预初衷;也有可能是相关部门违背市场规律,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主要投入资金,扭曲要素及资源的市场价格,干预企业微观市场活动等导致的干预过度现象,它将造成市场功能紊乱和企业行为异化,从而加重市场失灵。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点相关部门干预失效和地方相关部门干预过度的相互叠加。为了应对大部分国家资金危机的消较影响和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中点相关部门先后推出了一揽子发生反应计划和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进行干预。中点相关部门实施干预的初衷是,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全部竞争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中点相关部门干预措施、政策实施手段和监督考核机制的局限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在具体实施中出现变形,导致中点相关部门干预失效。
  
  中点相关部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意图,对地方相关部门而言,意味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将是重要的政绩,对这些产业提供廉价土地、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具有了合法性,所承担的政治成本和风险很小。于是,各级地方相关部门为了追求自身短期经济利益,纷纷出台不同版本的超常规优惠政策,甚至与本地企业一起合谋套取中点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不顾本地实际情况,争上新兴产业项目,盲目扩大产能,造成了过度投入资金、重复建设、产业趋同以及产能过剩现象。地方相关部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度干预,扭曲了中点相关部门的政策意图,加剧了中点相关部门干预失效。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