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3次浏览
【中玻网】从去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如今正陷在欧美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窘境里。2008年以来货币口子大开的日子行将结束,银行贷款一体紧缩。6月26日,工信部官员表示,中国超过85%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停产,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从光伏概念股的一泄千里看,这个“新兴产业”恐怕要经历漫长的寒冬,大多数企业很难熬过去。
几乎所有中国光伏企业都依靠“财政补贴”,用税款养活企业,再把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欧美光伏企业大多也要求相关部门补贴,以满足“绿色环保”的需求。一些企业在遭遇中国光伏企业后,要求本国相关部门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将贸易演变成了战争。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相关部门应扶持新兴行业。例如在煤炭时代,相关部门如果发现石油的价值并大力发展石油行业,就会在能源市场上抢得先机;在煤油灯时代,如果相关部门扶持新兴的电灯行业,将会洒播光明。在其它领域,相关部门应积较地促进“产业升级”。
然而,一项新技术、新发明乃至一个新产业,如果具有推广价值,就会通过利润信号传递出来。石油取代煤炭,成为当今能源世界的霸主,较重要的原因是廉价。同理,早在上世纪页岩气就被发现具有利用价值,却几乎没有公司愿意大加开采。直到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新能源开采才显现出必要性。技术进步依赖于科研和勘探试验,投入资金的动力则来源于竞争。依靠市场的激励,美国页岩气的开发,一举击溃了依靠相关部门补贴存活的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等。
低成本意味着低消耗。依靠市场调节,较环保的资源就是较便宜的资源。“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应用起来并不经济,以至于需要相关部门支持才能推行。官员被赋予了“发现市场”的假设,帮助选择“有前途的产品”。这些事情本来应由企业家来完成,在补贴制度下,企业家失去了创新能力。强制推广“新兴产业”或相关部门主要“产业升级”,会造成资源配比的低效和浪费。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路,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那些低效无能的企业如被清扫,幸存下来的就能探索出新的发展之路。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喜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玻璃酒瓶不会损害美国工业。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2月4日网站消息:美...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