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1次浏览
【中玻网】我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进入破产重整。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在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政策下,作为大部分国家非常大光伏产品加工与制造国家,由于海外市场萎缩,以及标志性企业破产,其行业整体发展落入低谷。
从外部需求增加,光伏企业迅速膨胀,形成世界非常大光伏加工与制造产能;又从外部需求减少,光伏企业竞相杀价,恶性竞争,以至于纷纷破产,这种“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换来哪些教训?今后能否摆脱“双反”挤压?
光伏产能过剩洗牌在所难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的每瓦1.4美元下降至目前的0.7美元,与此同时,大部分国家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指出,2011年统计的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即便如此,2012年我国建成的光伏组件产能达4500万千瓦,是2009年的700%。”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中国光伏产品在低端环节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相杀价。“特别是2012年,一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恶性竞争。”
据分析,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今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表示,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光伏企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竞相杀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全部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2012年,欧美国家“双反”政策一经启动,我国光伏龙头企业的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没有一家赢利。
打破成本局限方能起死回生
在全部市场上,由于贸易壁垒,我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困难;而在国内市场,由于成本较高,光伏产品同样面临需求不足问题。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的光伏产品发电成本大约为每度电1元金额,与煤电或水电等能源产品相比,成本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减少,太阳能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发展太阳能产业可谓不容忽视。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介绍,未来十年内,光伏产业如能保持发展势头,其发电成本与火电基本持平的可能性很大。毕竟,火电燃料价格与环境的成本,从长期来看是上升趋势。
2012年12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等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积较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等。
不久前,江苏中能公司以硅烷流化床法制取多晶硅项目取得进展,其高纯度产品填补了空白区域,可以使成本下降约50%。
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越强表示,2012年对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进行了增资,并在意大利、希腊等国投入资金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其中希腊光伏电站可总计获得每千瓦时电0.36欧元的补贴,合同期限为25年。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喜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玻璃酒瓶不会损害美国工业。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2月4日网站消息:美...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