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产品视窗  > 双层玻璃电容触控较后防线:iPad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双层玻璃电容触控较后防线:iPad

来源:精实新闻 作者:TouchScreen 2012/9/19 17:59:28

9441次浏览

中玻网】触控技术大量导入大宗消费性电子产品才短短几年时间,产业又有大变革。曾经因为Apple苹果智慧型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採用而成为主流的双层玻璃贴合型电容式触控技术,随着iPhone5改用in-cell技术、iPadMini转向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市场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加上Google的Nexus及多款搭载微软Windows8作业系统的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大多採用OGS单片式触控或薄膜触控技术,9.7吋iPad无疑已成为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的较后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何时会瓦解,完全要看苹果Apple的旨意。虽然业界还不清楚更新一代的iPad产品到底还会不会延用双层玻璃电容触控面板(业界简称为G/G电容触控),或是改用其他类型触控技术,不过,iPhone5改用in-cell、iPadMini转用日本写真提供的G/F2双层ITO薄膜型电容触控,似乎是一个警讯。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调查,苹果Apple即将推出的iPadMini,其所採用的薄膜电容触控面板、使用的ITO薄膜係上下两层ITO结构、亦即所谓DITOFilm,并且是走黄光製程,而一般传统触控面板厂商的薄膜电容触控使用的ITO薄膜为单层ITO结构即SITOFilm,走的是印刷製程。虽然同样是G/F薄膜型结构,但技术层次却有不同。
  
  稍早因为iPhone和iPad佔据了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大量市场份额,让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蔚为主流,也导致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的生存空间一度遭到严重挤压。如今,iPadMini採用了薄膜型电容触控技术(儘DITOFilm外传可能也绑了Apple专利),使得薄膜触控技术重新燃起一线生机。
  
  这是因为各类型行动装置电子产品走向越来越轻薄的设计,手机要轻薄、平板电脑要轻薄,笔记型电脑也要更轻薄。把G/F结构的薄膜型触控面板和G/G双层玻璃贴合触控面板、OGS单片式触控面板相比较,G/F结构的薄膜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厚度无疑比G/G来得薄,若与OGS相较,也只多了一张薄膜的厚度,对于厚度和重量影响可说微乎其微(至少以人类的感受来说)。
  
  另一方面,不论是G/G或G/F结构的触控面板,其所使用的上层保护玻璃(表面玻璃、CoverGlass)都可以是全强度,但OGS因为把保护玻璃和TouchSensor结合,造成强度减弱。据传,即便OGS触控面板已经开始量产出货并且导入商品应用,但强度不足的问题仍未完全排除。这是薄膜型电容触控能够又重获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未来触控面板产业、触控技术主流地位的演变为何,可以确定的是,G/G双层玻璃电容触控技术正面临严峻的考验、薄膜型电容触控重获发展利基、OGS则以成本优势正快速崛起。这样的趋势让触控面板厂商无不积较调整产品组合,寻求新发展。例如,TPK宸鸿(3673)、胜华(2384)全力投入OGS触控技术,TPK宸鸿同时力推大尺吋薄膜触控技术。洋华(3622)导入金属薄膜製程新技术期许提升该公司薄膜电容触控产品,介面(3584)计画推出全新导电材料以求差异化。
  
  至于市场版图是否将因此重新洗牌?或是将出现何种新面貌?仍未可知。目前薄膜触控技术仍以日厂优异,宝岛、中国大陆、韩国厂商正加紧脚步跟进,但个别厂商之间的技术层级差异甚大,胜负难料。而OGS未来在大尺吋电子产品市场能取得多少空间也备受期待。整个触控面板市场/产业的后续发展,看来还很精彩,值得持续观察。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