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研究  > 平板玻璃行业脱困增效的思考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平板玻璃行业脱困增效的思考

来源:中国建材报 2012/7/23 10:18:57

10369次浏览

中玻网本轮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玻璃行业再现较为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行业整体效益从波峰跌入低谷。为什么在国家有关部三令五申严控平板玻璃产能增长的政策环境下,2011年又投产了3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呢?
  
  玻璃行业之所以出现如此剧烈的大起大落,与整个宏观经济的政策起伏是一致的。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部资金危机的影响,玻璃行业曾出现了短暂的低谷,当时业内的投入资金需求并不强烈,业外资金也无意流入玻璃行业。
  
  但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入资金扩大内需和房地产救市政策的出台,2009~2010年,房地产行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一路高歌猛进,房价快速飙升;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靠前,光伏组件产量也连续两年翻番,玻璃市场突然扩容、效益大增,一条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一年的利润就高达七、八千万元,导致大量新线竞相上马。
  
  虽然国家在2009年9月底出台了38号文,但面对异常火爆的玻璃市场,各地相关部门抢在38号文正式出台前突击核准、备案了一大批玻璃项目,“确保”了2009~2010年近5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合法上马。
  
  为舒缓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家不得已再次“抽紧银根”,下决心控制、引导房价合理回归,房地产投入资金增速明显放缓,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暂缓建设,玻璃市场又突然急剧萎缩,造成了本轮较为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
  
  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稳定方面缺乏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致使玻璃市场快胀快缩,是本轮玻璃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不应该过多指责玻璃企业盲目扩产。
  
  产销特点对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影响
  
  1.平板玻璃采用高温熔化热工生产工艺,一个窑期(8~12年)内必须连续生产,当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时,不能象其他冷加工产品那样立即停产,除非生产经营出现较度困难,一般玻璃企业不会提前放水冷修。
  
  2.玻璃熔窑必须定期停产冷修,如果市场火爆的时候又赶上较多的生产线冷修,就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加剧企业增产扩能的冲动。
  
  3.如果行业性亏损与销售淡季叠加,会使企业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4.从财务分析的角度看,玻璃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产品价格非常敏感,因而在行业整体效益较好时容易“引诱”其他企业跨行业加入玻璃市场的竞争。
  
  行业脱困增效的对策探讨
  
  1.通过联合重组、收购兼并,提高行业的生产集中度。
  
  市场增速放缓与国家抽紧银根的双重作用,使一些玻璃企业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同时也给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供了低成本联合重组的机会,从而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提高了行业集中度,由几家大型企业集团掌握行业话语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延缓“市场好时盲目上线、市场差时恶性压价”现象的发生。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