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研究  > 中国光伏厂商较好暂时抛弃对美国的幻想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中国光伏厂商较好暂时抛弃对美国的幻想

来源:日经BP社 2012/6/11 16:57:27

10935次浏览

中玻网】中国光伏厂商的主战场一直在欧洲,但目前重病缠身的欧洲各国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正持续下滑,失去主要牵引力的大部分国家光伏下游需求增速也已放缓。中国上游厂商近几年为追逐高额利润,不断增加投入资金、扩充规模,造成了整体产能严重过剩。因此,中国厂商急于寻找能够替代欧洲、消化自身巨大产能的新兴市场,美国就是其一。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出口的电池及组件额约31亿美元,总量约2.2GW。2012年大部分国家装机总量将达30GW,其中美国虽仅4GW,但潜力很大。而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如果终裁仍维持此结果,中国一线光伏厂商会面临31%左右的高额税率,这对他们不啻(chi,四声)是一记重击,意味着上述企业将被关在美国市场大之外。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政治目的
  
  美国“双反”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其本土厂商,以免受到中国厂商的强大冲击。因为新能源是美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的战略产业。
  
  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NPDSolarbuzz的高等分析师廉锐分析指出,美国的“双反”包括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其中反补贴是依据其修正的国内关税法案授权,反倾销则是在WTO框架之下。事实上,美国本土的光伏制造业,尤其是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产能并不大,因此,“双反”似乎更多出于政治而不是经济考虑。而且,在终裁结果公告之前,无法评估此次“双反”的持续时间。
  
  笔者记得在参加2011年12月6~9日于北京举行的InterSolarChina研讨会时,中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在演讲中曾明确表示,美国的“双反”调查没道理,不公平。希望美国不要在大部分国家经济低迷时进行贸易保护,不要加入任何政治因素。他还表示,若美国坚持“双反”,中国也将对美国的多晶硅展开“双反”调查。研讨会上有欧洲相关人士也表示,中国为美国提供了很多工作机会,“双反”在伤害中国厂商时,也会伤害美国自己。要公平竞争,不能有偏见。
  
  缺少了中国厂商的美国光伏市场,美国相关部门将付出更多补贴,同时由于成本原因,光伏装机量会受非常大影响,对美国光伏消费者也不利。无论美国的主动“双反”还是中国的被迫“双反”,其实均属于“双刃剑”,较终,对中国企业和美国市场都不利。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不可思议的是,这次美国反倾销选择的替代国是泰国。实际上,无论从国家整体经济还是光伏市场,泰国都远落后于中国,两国明显不具有可比性。据此做出的“双反”初裁必定不能体现公平与公正的原则。中国厂商有充分理由对此提出强烈质疑。
  
  中国厂商不要太痴情
  
  5月24日,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等17家中国光伏企业齐聚上海,研究对美国“双反”调查的对策。
  
  无锡尚德CEO施正荣表示,尽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非常失望,但仍然希望美国公平了解中国光伏厂商的成本优势,做出对中国有利的终裁。
  
  笔者感觉此时的中国光伏厂商有些像在深爱中失恋的小伙子,不甘心地想挽回这段“恋情”。但是作为局外人,笔者客观地提醒施正荣和中国光伏厂商们,那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不要再继续执迷不悟,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要再这样“痴情”。虽然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还需继续提出申诉,但中国厂商较好暂时抛弃对美国“双反”终裁结果及美国光伏市场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会使自己受伤更深。“天下何处无芳草”,先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抓紧时间去寻找可能属于自己的“心爱姑娘”吧。
  
  走好现实之路
  
  既然美国之门近乎关闭,中国光伏产业就应认真思考,走好现实之路,同时不要期望中点相关部门和财政大规模救助。厂商的出路不外乎注重中国市场的发展,进行行业整合,淘汰产能效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向着平价上网的目标,继续降低成本;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电池效率;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
  
  NPDSolarbuzz在6月4日公布的季度报告指出,在光伏产业链上游存在着长期供过于求的背景下,拉丁美洲、非洲及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仍在推出支持光伏组件本地化制造的优惠或补贴政策。值得欣慰的是,有些中国光伏厂商已经在跟进部分这类市场动态。相对这些本地制造,中国厂商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如果进行公平市场竞争,中国厂商有望释放少量产能。
  
  1.中国厂商应做好对外采购电池,并评估在境外建厂的可能性。由于目前美国“双反”针对的是中国生产的光伏电池而不是组件,此次受害较深的是中国的电池生产环节,对采购其他产地电池的组件厂商出货影响不会很大。
  
  据5月公布的NPDSolarbuzz太阳能设备季度报告,2012年大部分国家已到货太阳能生产设备的产能在50-60GW,而实际市场需求约30GW。一线晶硅和薄膜电池厂商2012年的有效产能将达到26GW,其中,中国大陆和宝岛厂商占21GW。不过,美国“双反”提高了宝岛电池厂商的优势。目前,宝岛厂商的电池价格已经上涨,并提出了继续涨价的要求。
  
  2.中国相关部门应更加完善和明确国内光伏市场激励政策(如上网电价支付年限等),提高光伏发展目标,并与电网协调改善光伏电站并网情况。由于电网问题涉及面比较广,而且很多西部光伏电站建在电网基础设施不足,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地点,所以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电网。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从东部沿海地区着手,上网电价政策有所倾斜,同时加强对电网接受光伏发电的监管。
  
  3.国内市场受到的制约因素包括:审批、并网、资金、土地(或屋顶)资源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相关部门的上述协助外,需在光伏电站开发过程中引入新的融入资金机制。如果激励政策能够保证稳定的回报率,有意长期投入资金的资金机构可能会进入,这将有助于国内光伏市场的扩展。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