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研究  > 啤酒瓶背后的产业乱象 靠不合格酒瓶降低成本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啤酒瓶背后的产业乱象 靠不合格酒瓶降低成本

来源:北京商报 2012/4/6 14:38:29

11770次浏览

中玻网】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啤酒行业又开始活跃起来。在关注啤酒行业发展格局、竞争态势、成本把控的同时,记者也发现,小小的啤酒瓶背后竟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产业乱象。
  
  超期使用
  
  靠不合格酒瓶降低成本
  
  上周,辽宁省消协发布的啤酒瓶商品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对啤酒瓶产品的抗冲击、耐内压力、抗热震性、外观质量等项目进行检验,世界知名啤酒品牌百威英博旗下的哈尔滨啤酒330ml装产品的啤酒瓶在1.01MPa(耐内压力)时出现破损,未达到“耐内压力标准要求≥1.2”的规定,存在“轻微碰撞容易发生爆开”的潜在风险,被认定为不达标。百威英博沈阳公司负责生产环节质量管理的负责人称,公司已经得到比较试验结果的反馈,已安排专人处理此事。而对于如何处理,目前未见下文。
  
  实际上,一直以来,全国各地传出的因啤酒瓶爆开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消息不绝于耳。此前,湖南省工商行政理局公布的抽查检验结果更为惊人,湖南超三成啤酒瓶不合格,其中包括喜力、百威、雪津、金威等啤酒知名品牌。
  
  对此,苏赛特商业数据公司公共关系总监杨青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因为啤酒瓶超期使用造成的。啤酒行业属于薄利产业,瓶子的成本比较高,而啤酒生产的量很大,对瓶子的需求也很大。这个成本对啤酒企业来讲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企业并不会定期更变新瓶,超期使用的现象很严重。据业内人士介绍,旧瓶重新封装的成本是0.43元,而生产和使用新瓶的成本分别为0.83元(白色玻璃)和0.73元(绿色玻璃)。
  
  事实上,早在1996年,国家就出台了《啤酒瓶GB4544-1996强制性标准》,并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建议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但是这一标准从一出台就受到厂家的冷落,各地市场上“过期”酒瓶随处可见。河南郑州市民反映5年前生产的啤酒瓶现在还在市场上流通,浙江媒体报道称,西湖啤酒11年前的啤酒瓶还在使用,更有河南开封市民发现14年前的酒瓶仍未“退役”。
  
  以假乱真
  
  品牌空瓶被造假者利用
  
  上月底,深圳市开展“三打两建”集中统一行动,对无证无照食品加工窝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清理,其中一个制造假冒青岛啤酒的窝点被清理。据了解,不法经营者把不知名、价格低廉的劣质啤酒灌入回收来的青岛啤酒瓶内,压上假冒瓶盖,贴上假标贴,再装入假冒的青岛啤酒纸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青岛啤酒的销售市场。
  
  全国各地被查出的假冒品牌啤酒的事件比比皆是。被冒充的品牌除了青岛啤酒,还有雪花、哈尔滨、燕京、崂山等啤酒。而这些假冒产品,在外包装方面与真品较为相似,以假乱真的水平很高,消费者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高等啤酒市场更为普遍。喜力啤酒方面在回应湖南工商部曝光喜力啤酒瓶不合格的问题时,向本报记者表示,啤酒瓶不合格绝大多数情况是源于啤酒瓶的超期使用,而喜力啤酒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瓶子均是一次性使用,并不进行回收。
  
  问题产品很有可能是不法商人回收喜力啤酒瓶,进行假酒生产,因技术不达标发生问题。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新瓶成本较高,各企业在运营中都是对空瓶进行回收、清洗再利用,但是高等啤酒因产品价格很高,酒瓶成本的占比被稀释,可以做到一次性使用。这也就给了很多小作坊和不法份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回收这些啤酒瓶,灌上劣质啤酒,再以低价混入市场。而高等啤酒大部分在KTV、夜店等场所销售,不排除这些场所以低价从不良渠道进货的情况。
  
  恶性竞争
  
  利用酒瓶打击对手
  
  抢购品牌啤酒瓶的也并非都是小作坊。早前有网友发图片称:“难道雪花和金威合并了?”原来图片中的啤酒,瓶身上贴是雪花特有的标贴,而瓶盖上却赫然印着“金威啤酒”。这瓶合体啤酒令消费者狐疑,不知雪花和金威是谁借用了谁的瓶?
  
  而早些时候,河北承德市工商局对雪花啤酒开出两万元的罚单,因为当地消费者在饮用雪花啤酒时发现一件怪事:不少雪花外包装的啤酒,其瓶身上却铸有“青岛啤酒”字样。青岛啤酒方面对此表示,这是雪花啤酒在使用不正当手段竞争,而雪花啤酒方面却保持了沉默。
  
  分析指出,雪花啤酒此举的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啤酒瓶在中低端啤酒产品的成本中占比很大,而雪花啤酒作为国内啤酒品牌中产能和市场扩张较为迅速的企业,其啤酒瓶的供应成本也显得十分庞大,其成本压力也可想而知。收购其他品牌啤酒的瓶子为自己所用,可以及时地补充自己瓶子的供应,同时也减少了大部分开支。此外,一个啤酒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啤酒瓶总数有限,如若企业的啤酒瓶数量不足,就会影响到产量继而削减较终销量,因此,抢购竞争对手的瓶子,也是遏制其发展的有效办法。
  
  相关人士观点: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表示,很多啤酒厂家为了节省成本超期使用啤酒瓶,或者使用已经损坏的啤酒瓶,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啤酒瓶行业没有一个规范的啤酒瓶回收体系和行业准则,造成了啤酒瓶产业乱象。
  
  由于啤酒瓶不合格或延期使用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健康问题,使消费者对于啤酒行业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心里多少会产生对啤酒的抵触,严重阻碍啤酒行业的发展。向健军认为,各种啤酒瓶的爆开、过期使用等问题对啤酒品牌形象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他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严格的行业监管制度,制定明确的行业执行标准,对于啤酒厂或者啤酒瓶生产厂违规超期使用或者滥用已毁坏的啤酒瓶实施严厉惩罚。“相关部门也应该大力引导消费者对于啤酒瓶质量的监督,共同形成一个三管齐下的监督体系,促进啤酒瓶行业良好的发展。”向健军说。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