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66次浏览
悬浮室将使用电较诱导金属液滴表面的电荷。在此之后,电磁场将负责让液滴在一个点上保持悬浮状态。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另一台机器"散变中子源"将产生中子束,目标直指悬浮液滴。(中子是原子核中的电中性亚原子粒子)研究人员计划让中子担任光线的"替身",形成一个中子显微镜用以研究液体。穿过液滴过程中,中子能够与液滴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当中子在液滴另一面出现时,它们会因液滴中的原子排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结构。
凯尔顿说:"我们希望悬浮室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液体中从未被研究的东西的信息。如果原子在液体中移动,我们能够通过中子穿过的方式了解这种移动。"在室温下以固态存在的金属必须被置于高温环境以保持液态。研究人员计划采用激光束照射液体样本以保持加热状态,而后调整激光束能量进而调节温度,让液态金属冷却成玻璃。
物理学家希望在不同形态下比较金属的微观结构,以确定哪些因素决定形态差异。凯尔顿表示:"如果对从液体变成玻璃的结构差异进行观察,我们就能发现差异,但这种差异非常微妙。"
固体拥有筹备非常严密的结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并且不断重复,就像是一个个积木。随着时间流逝,这种结构仍比较稳定。相比之下,液体中的原子排列则较为混乱,以不断变化的不规则结构聚集在一起。从表面上看,玻璃更像是固体,但内部原子排列却更接近液体。它们也会发生变化,只是速度比固体更为缓慢,这也就是为什么旧玻璃靠近底部的地方更厚。随着时间推移,玻璃的一些区域在引力作用下向下"渗漏",但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很难被观察到。
物理学家表示,虽然玻璃中的原子在一定程度上随机排列,但它们实际上要比表面看起来更为稳定。绝大多数原子可能被它们的邻居禁锢在一定位置,对于移动的原子来说,其周围的原子也不得不发生移动。因此,玻璃流动的原因就是内部大量原子的共同移动。
凯尔顿及其团队在悬浮室进行的早期实验显示,原子以有序结构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岛状物。这些岛状物似乎可以干扰在固体中形成的更大结构,它们的存在阻止液体变成固体,让液体保持一种较为混乱的状态。但对于岛状物如何发挥作用或者所有玻璃中是否都存在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希望未来的悬浮室实验能够提供新线索。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上一篇:萧山民企世博会上抢占商机
【中玻网】这是一个位于伊朗城郊绿地之中,避开繁华都市的安静夏季别墅。建筑主要由两个空间组成,空间之间由一道玻璃桥链接。缝隙处放置着宛如...
2012-09-05
【中玻网】据国外媒体消息,一位在德国出生的巴塞罗那建筑师AndréBroessel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球体,该玻璃球体内部装满了水...
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