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研究  > 纯碱试水化工业过剩调整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纯碱试水化工业过剩调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12/15 0:00:00

20646次浏览

  【中玻网】获悉,12月中旬相关部正在试图通过纯碱产业的调整,来为陷入过剩泥潭的化工行业寻找调整出路。
  
  据了解,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下称《准入条件》)就是纯碱业新的调整措施之一。中国纯碱加工协会秘书长王锡岭认为,《准入条件》是为了控制纯碱的盲目扩张,控制产能。“按照现在的市场形势,一些新建纯碱产能建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
  
  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对记者表示,“包括纯碱行业在内的一些化工子行业,都在尝试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建立退出机制等方法来舒缓过剩的产能。”
  
  过剩的产能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纯碱行业的生存环境正趋于恶劣。
  
  数据表明,纯碱行业仅2008年新建、扩建项目就达到了11个,新增总产能高达435万吨。同时,2009年和2010年还有两三百万吨已开工建设或已列入计划的纯碱项目将要投产。
  
  王锡岭认为,“这些扩张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
  
  太平洋经济权益凭证研究员姚鑫表示,纯碱是基本化工原料,需求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平行。从1999年到2007年我国已经历了8年的快速发展,今后几年将进入平稳发展期。2007年,我国纯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7%,消费量占33.1%;我国人均消费纯碱12千克,是世界其他国家人均消费量5.89千克的两倍还多;我国单位GDP的纯碱消耗量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亿元金额GDP耗碱量为63.01吨,是美国相同币值耗碱量6.04吨的10倍以上,这意味着纯碱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潜力相当有限。
  
  在承接纯碱产能的需求端,玻璃占比达42%,其他下游还包括化工、电解、洗涤剂、医药等。
  
  姚鑫认为,农药、洗涤剂需求平稳,而氧化铝行业新开发的拜耳法新工艺,将改用烧碱作为原料,这有可能减少对纯碱的需求。但由于房地产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增速较高,2010年有望继续保持,所以玻璃行业是纯碱需求的非常大拉动者。但玻璃行业2009年增长的纯碱需求量仅为31.9万吨,与纯碱行业2009年新增的430万吨产能相去甚远。
  
  “由于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一些老厂的日子很难过,部分企业2009年严重亏损。”王锡岭说。
  
  这正是石化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此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孙伟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各地对化工行业的投入资金依然没有降温的迹象。一些地区和企业对产业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态势缺乏科学分析,投入资金增长过快,直接导致部分产品产能出现过剩。
  
  仅煤化工一项,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规划中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已高达4000多万吨/年;规划中的甲醇制烯烃项目多达18个,总产能达1410吨/年,还要新建自行配套甲醇产能4230万吨/年。
  
  但在产能过剩的同时,一些行业却出现了开工率严重不足的现象。
  
  2008年,全国纯碱产能就已经达到2300万吨,过剩约27.4%;烧碱产能2472万吨,过剩33.4%;聚氯乙烯产能1581万吨,过剩41.2%;黄磷产能200万吨,过剩61.8%;磷肥产能1950万吨,过剩40.6%。另据统计,电石、聚氯乙烯、甲醇的开工率低于70%。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