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研究  > 纯碱企业就纯碱准入门槛能否扭转过剩进行分析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纯碱企业就纯碱准入门槛能否扭转过剩进行分析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09/12/9 0:00:00

13901次浏览

    海化集团宣传部长张勤业:目前已获批的新建和在建纯碱项目将在今后3年内陆续投产,新增的纯碱产能将超过现在已有产能的三分之一。这对纯碱行业已严重过剩的局面无疑雪上加霜。提高纯碱行业的准入槛是大势所趋。《纯碱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出台虽然稍显滞后,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既然设置了准入门槛,对纯碱行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总是有益的。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权益凭证部工作人员:三友化工建厂初期投建规模就是年产60万吨的生产线,目前已经扩建达到了200万吨,此次出台的准入条件提出的产能基本属于中等偏下的规模。因此,门槛并不算高。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济权益凭证事务代表张健: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的比例大约是20%左右,出台相关限产措施对于行业而言是一个长期利好。

  宏源经济权益凭证分析师:经过产能的不断扩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非常大的纯碱生产国与消费国。2008年我国纯碱产量1800余万吨,基本与欧洲总产能持平,远高于美国1200万吨的产量。今年虽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但纯碱全年产量预计仍然可达1950万吨,年增长率约为1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纯碱行业设置准入条件将为产能过剩破题,可视为纯碱行业的长期利好。依据这些准入条件,纯碱产能在未来5年内有望得到有效舒缓。在以上五大准入条件中,我认为具有区域优势的企业将长期受益。历经近100年的发展,纯碱生产工艺十分成熟。各生产企业间即使生产方法略有不同,但并无本质上的技术优劣之分,因此节能降耗、产品质量这两方面的准入条件几乎各个生产企业都能满足。未来对纯碱的产业格局真实能产生实质影响的因素集中在产业布局方面。根据这份意见稿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未来中东部地区规模较小的纯碱生产企业由于缺乏能源,被强制退出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在该地区同时具有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公司将是这一产业政策的非常大收益者。

  太平洋经济权益凭证分析师:统计数据表明,仅2008年要建成投产的新建、扩建项目就有11个之多,新增总能力高达435万吨。不过由于2008年新增产能除平顶山和海天项目分别在4月和6月投产外,其他绝大多数都集中在2008年底才能建成,能力的释放主要集中在2009年,所以行业产能扩张的压力在2008年没有得到显现,而转移到了2009年。另外,2009年和2010年还有两三百万吨已开工建设或已列入计划的纯碱项目将要投产,所以2008~2010年纯碱扩张速度在国内外纯碱工业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如果这些能力都按期建成,势必大大超过市场容量。纯碱行业2009年新增产能430万吨,远远高于玻璃行业2009年增长所需的纯碱31.9万吨,如果按玻璃行业消耗纯碱比例为42%测算,仅消耗2009年新增产能,玻璃行业产能至少增长31%左右,这对于玻璃行业来说显然不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符合国家总体对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是突发之举。而且本次征求意见稿旨在控制纯碱的盲目扩张,控制产能。细节上要明显严于2005年的规定。首先产能限制方面,氨碱厂设计能力提高了20万吨,联碱厂设计能力提高了30万吨。另外符合产能要求的项目上对原材料、运输、环保等多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