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37次浏览
【中玻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下称《指南》)。为便于理解《指南》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指南》的编制背景
“十三五”以来,我国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快速发展,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探索建立标准体系等方式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建材行业不断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一是由工信部发布了《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对推动推动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智能制造标准成为建材行业推动智能制造的主要抓手,工信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要求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引 领作用。三是探索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的智能工厂,海螺集团、巨石集团入选智能制造标 杆企业,有12家建材企业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16家建材企业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的支持。四是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创新突 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先进控制系统、工艺仿 真优化等技术的应用逐步普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材制造技术的融合逐渐显露。
二、《指南》的总体考虑
《指南》的总体考虑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和动态更新。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应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协调配套,同时突出建材行业细分领域特色,围绕行业标准化需求,积极开展标准体系的动态修订。
二是坚持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建材行业细分领域门类众多,不同子行业的工艺路线、生产模式迥然不同,且智能化发展程度不均衡,对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应区分不同领域标准的需求,优先制定行业通用基础类标准和需求迫切的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标准。
三是坚持指导性与可用性并重。建材行业已发布的智能制造标准落地实施效果不佳,智能制造标准推广应用工作有待完善。因此应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考虑标准的可用性,构建有效指导行业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标准体系。
三、《指南》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南》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关键环节和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为重点,结合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标准化需求,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 领作用,保障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健康有序发展。
《指南》提出了2023年及2025年分阶段目标:
——到2023年,初步建立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不少于20项相关标准;对于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细分领域,实现智能装备、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标准基本覆盖,重要的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标准有所覆盖;其他细分领域优先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实现重要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示范应用。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不少于40项相关标准;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较完善;其他细分领域智能工厂标准全 面覆盖,重点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标准有所覆盖;实现智能制造标准在行业广泛应用。
四、《指南》的建设内容
结合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标准化需求,《指南》从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设内容。
(一)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两部分。其中,基础共性标准属于通用性标准,适用于整个建材行业;关键技术标准涵盖了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核心标准,适用于指导水泥、玻璃、陶瓷、无机纤维及制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墙体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防水材料等细分领域开展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工作。
(二)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是由标准体系结构图转换为树状图而来,主要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两个部分。其中,
(1)基础共性标准向下分为能力评价、参考模型、安全、标识四个部分;
(2)关键技术标准向下分为水泥、玻璃、陶瓷、无机纤维及制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墙体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防水材料及其他建筑材料九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智能装备、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六个关键技术。其中,智能装备包括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三个部分;智能矿山包括生产管理、物流调度、三维可视化管理三个部分;智能工厂包括工艺仿 真、过程控制、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安环管理、碳资产管理十个部分;智能服务包括智慧供应链、远程运维、电子商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四个部分;智能赋能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应用、5G应用、数字孪生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五个部分;集成互联包括管控集成、集成要求、数据互联三个部分。
(三)基础共性标准
能力评价标准用于规范行业依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开展评价过程的行为;参考模型标准用于规范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安全标准用于规范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标识标准用于规范标识编码规则、编码生成、编码管理、解析技术、标识数据管理。
(四)关键技术标准
根据未来发展规划要求和行业特性,研究重点细分领域未来三年需制定的关键技术标准,明确了细分领域重点关键技术标准。
梳理水泥、玻璃、陶瓷、无机纤维及制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墙体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防水材料等建材行业主要细分领域需研制的智能装备、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等关键技术标准,并确定各细分领域标准的适用范围。其中,
(1)水泥领域标准适用于水泥生产及矿山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2)玻璃领域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工业玻璃及特种玻璃(包括平板玻璃及深加工玻璃等)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3)陶瓷领域标准适用于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4)无机纤维及制品领域标准适用于玻璃纤维、碳纤维及玄武岩纤维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5)混凝土及水泥制品领域标准适用于预拌混凝土和水泥板、预制混凝土桩、混凝土管道、预制混凝土构件等水泥制品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6)墙体材料领域标准适用于砖瓦、砌块、石膏建筑材料等墙体材料(包括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7)非金属矿及制品领域标准适用于石灰石矿、石墨矿、石英矿、高岭土、砂石骨料、石材、耐火粘土矿、菱镁矿、耐火材料制品等智能化升级改造;
(8)防水材料标准适用于防水材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五、《指南》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建设内容的顺利实施,《指南》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 织协调,做好多部门、多标委会的统筹协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及专 家在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智库作用。
二是推进任务落实,建设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协调配套的标准群,定期修订《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三是推动宣贯实施,积极开展建材智能制造标准的宣传、培训、推广等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创新能力,建立智能制造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 织的智能制造标准化活动,总结国际智能制造发展新技术、新趋势。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上一篇:漳州旗滨四线技改点火投产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1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建材行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6)》。行动计划里提出:要加快数字化...
2024-07-15
【中玻网】近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