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75次浏览
【中玻网】在近年海外光伏市场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凭借低成本和规模化创新的优势,在光伏供应链占据大部分国家优异地位。疫情之下,光伏市场逆大部分国家化思维趋势涌动,一时间“重新培育海外供应链,实现制造本土化”成为海外市场的重要话题,光伏制造业“外迁”形势不断显现。
2020年1月3日,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而其中提到光伏玻璃列入产能置换范围,即只有在淘汰旧产能的情况下(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才能上新产能,为国内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进一步施加了政策限制。
而在日前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中,对现有、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的要求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对多晶硅新上项目的较好低资本金要求比例提高了10%,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较好低资本金比例为30%。
不仅如此,电池和组件制造的投入资金强度将不低于900万元每亩、500万元每亩,企业研发投入如果不足营收比例的3%,也将被挡在新建项目的批复门槛之外。
就目前政策端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的要求来看,其目的是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引导光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面对国内项目投入资金压力和产能置换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在海外光伏市场持续增长,需求分散化的长期趋势下,未来扩产规划或逐步转向更为灵活的海外。
从近年大部分国家装机情况来看,海外市场逐渐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主战场”。中东北非、拉美等新兴市场拥有丰富的光照和土地资源,未来用电需求也会大幅增长,这些都将给光伏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8-2019年,国内光伏行业无论是在产能还是技术上都成为大部分国家市场的主要者,龙头企业生产集中度不断攀升,各环节前五大企业产量占比分别达到:硅料(69.3%),硅片(72.8%),电池片(37.9%),组件(42.8%)。规模经济优势下,产业集群聚集在新疆、云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现阶段国内光伏技术和制造规模已经优异大部分国家,但企业还需在海外细分市场的品牌搭建和售后运维上更进一步。
疫情的一次性冲击终会结束,随着国内政策限制趋严、海外贸易壁垒抬升,推动国内光伏企业部分产能逐步转向海外布局。从中长期看,业内扩产潮会对光伏行业进行大规模洗牌,使有竞争力的效率高产能和大部分国家光伏的需求整体呈现平衡状态。由中国企业的技术和资本主要的海外产能布局,在后疫情时代不失为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新思路。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喜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玻璃酒瓶不会损害美国工业。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2月4日网站消息:美...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