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经验交流  > 平拉法及格法玻璃生产线应坚决予以淘汰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平拉法及格法玻璃生产线应坚决予以淘汰

来源: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 2019/11/4 15:06:27

15537次浏览

中玻网一、平拉法及格法玻璃生产工艺的发明与发展

  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是平板玻璃水平成型方法之一。玻璃液从成形池的自由液面连续地向上拉引,板根边部被一对拉边器夹住,以保持一定的板宽,通过成形室冷却器急冷后而形成玻璃带。可生产宽度为4m左右,厚度为0.8~6.0mm的平板玻璃;通常一座玻璃熔窑设置一条、两条或多条平拉生产线。

timg (3).jpg

  平拉法玻璃生产工艺技术是美国人科尔伯恩发明的,故也称为科尔伯恩法。科尔伯恩于1898年,就开始从熔融玻璃液面直接拉引玻璃带的试验。于1912年向美国利比-欧文斯玻璃公司出售了发明权,同时本人也被该公司所聘请。又经过四年的研究改进,于1916年在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市建成世界上第1条平拉生产线,因此该法也称为利比-欧文斯法。

  比利时格拉维伯尔玻璃制造公司在科尔伯恩法基础上,于1961年发明了深池平拉法,被称为格拉维伯尔平拉法,简称格法。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生产的平板玻璃有27%用平拉法,比利时40%用平拉法;日本1966年拥有5座池窑,10台水平拉制机,1969年发展到12台水平拉制机。随着浮法工艺技术的普及,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被淘汰。

  我国1968年11月同时试验成功小平拉法玻璃生产线和浅池平拉法玻璃生产线,1971年初次在四川引进建成第1条格法玻璃生产线,经国内数十年间对该平拉及格法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平拉法及格法玻璃在全国蔓延,建成了一批不同规模、不同窑型的玻璃生产线。

  二、平拉法及格法属于落后工艺,产业政策早有明确规定

  1、按产品质量及节能减排要求,应退出历史舞台

  1979年4月23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玻璃陶瓷局为引导和规范小平拉玻璃的发展,颁发的《小平拉玻璃暂行技术条件》。国家建材工业局于1990年8月18日宣布,从1990年10月1日起,废止《小平拉玻璃暂行技术条件》,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4870-85《普通平板玻璃尺寸系列》和GB4871-85《普通平板玻璃》。之后,平拉玻璃(含格法玻璃)一直执行《普通平板玻璃》或《平板玻璃》国家标准。但其产品质量很难达到我国现行《平板玻璃》产品标准要求,尤其是光学变形和点状缺点超标严重;在能耗和排放方面,与浮法玻璃工艺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

  比如199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小平拉玻璃产品质量进行的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表明,在抽查的43家企业的43种产品中,竟无一合格,抽样合格率为O。主要问题是:波筋严重,气泡、疙瘩、麻点多,透光率低,变形严重。

  再如,2000年3季度平板玻璃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本次抽查63家企业生产的63种产品,合格产品35种,抽样合格率55.6%。其中浮法玻璃抽样合格率85.7%,普通平板玻璃抽样合格率73.3%,小平拉玻璃抽样合格率竟为零。小平拉玻璃产品这次抽查了20家企业的20个产品,波筋不合格企业达18家,气泡不合格企业17家,厚度不合格企业14家,透光率不合格企业13家,气泡多的每平方米300个,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允许15个的要求;砂粒多每平方米40个,也远超出了国家标准的规定允许8个的要求;透光率是反映玻璃明亮程度的,有的企业低于国家标准规定值达3个百分点。

  平拉法及格法玻璃生产工艺在我国发展历程50年,起初对我国平板玻璃市场供需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也有效推动了我国玻璃工业广泛发展。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平拉法及格法尽其体量不大,但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破坏力”不容小视,国家也为此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规范、舒缓和淘汰。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