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9次浏览
【中玻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低碳环保的口号语越来越频繁地萦绕在耳边,各种关于节约用水、随手关灯、垃圾分类投放的贴士也变得随处可见。环保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唤醒,甚至慢慢深入人心。
历史的车轮留下的教训总归是深刻的,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正在大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环保正慢慢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态度,然而,实现它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提起北欧五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大家总是很容易地与”有钱“联系在一起,事实也的确如此,北欧五国原本就是典型的高福利国家。然而,有钱的北欧人可并不任性,北欧国家的节约与环保一直处于高地位。信奉环保主义的北欧人,一贯追求的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他们较高的环保意识,环顾大部分国家,无出其右。
值得一提的是,北欧地区一直是全部环保运动的发祥地,无论是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达成“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到有名环保运动女性先驱、前挪威首相产品夫人在1987年发布报告中初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再到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峰会,北欧国家一直是全部环保主义进程的见证者、带领者和推动者。
那么,北欧人的环保践行之路都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呢?
丹麦——用自行车轮丈量生活
减少碳排放,使用公交出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在丹麦,几乎人人都是低碳达人。拥有500多万人口的丹麦拥有自行车420万辆,近90%丹麦人拥有自行车,也就是说,每10人中有9人都拥有一辆自行车。
丹麦人喜欢骑自行车。在丹麦的街头,你会常常看到主妇们在超市里选购心仪的商品后提着篮子走出卖场,骑着自行车悠然而去。当然,除了前往卖场采购的主妇外,从穿戴整齐的相关部门要员,到衣着休闲的普通市民,亦或是打扮入时的街头潮人,无论你是穿高跟鞋,还是背着爱马仕,每个人都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神情中满是自信和愉悦。
丹麦能够成为自行车大国,离不开相关部门完善的自行车道规划。就拿哥本哈根的自行车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独设置的专行道,路面铺有蓝色塑胶,没农业生产体系动车和红绿灯的干扰。另一种是与机动车道伴行的,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从高度上依次分开,互不干扰。长且平整的道路,还有一些设计感十足的自行车天桥,让自行车轮在其间任意飞驰。
“自行车之国”越来越被当作一种丹麦文化品牌向世界推广。自行车作为健康又环保的代步工具,不仅对环境零污染,而且在灿烂的阳光下骑着自行车路过大街小巷,也可谓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了。
瑞典——今天你Plogging了吗?
近年来,一种名为Plogging运动在国外社交网络火到爆开,光是Ins上的#Hashtag就多达近3w条,这项被刷爆的运动被很多网友称作“酷、潮的健身方式”!
Plogging的命名是由瑞典文的plocka(捡拾)与jogga(慢跑)两个英文单词的结合而来。翻译过来其实便是在慢跑过程中顺手捡起地上的废弃物,这项特别的健身活动,除了燃烧身体里的卡路里之外,同时还通过慢跑过程中每一次的弯腰拾捡,维护了城市的清洁,因此受到了大部分国家众多跑步爱好者的支持和响应,越来越多的人戴上手套和垃圾袋,为地球而跑。
而据有经验运动机构的数据测试表明Plogging边捡垃圾边跑步的运动效果,的确远高于普通慢跑所取得的效果。Plogging是一种综合「间歇」和「伸展」的运动,停下脚步、弯腰捡起垃圾的动作得以有短暂时间进行间歇式喘息,结合肌肉的伸展,还有助于提升肌耐力和心肺功能,平均半个小时的Plogging可以消耗288卡路里,如果是普通的慢跑,平均半小时消耗的卡路里只有235。
如今,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热潮,这个运动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迅速响应,连BBC、卫报、华盛顿邮报都争相报道,“环保的运动新风潮来袭”!社交网站上越来越多朋友开始加入#Plogging,不仅有类似的团体响应这项友善运动,也有许多国外朋友主动上传分享自己今天Plogging的成绩。这项运动比单纯跑步还要快乐,当他们发现在燃烧卡路里之外,还能为地球尽一份力,那嘴角一抹的微笑更加灿烂且真实。
挪威——敢动我的森林我就跟你拼了
据《时代》周刊报道,挪威当选大部分国家宜居的国家。《读者文集》在大部分国家绿色的国家的评选中,挪威排名第二。而众所周知,挪威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较高。无论是伍佰的歌曲,还是村上春树的文字,都让人觉得挪威的森林是神秘的,无可言状的美。村上小说中的森林,神秘、没有尽头,充满了迷失与寒冷的气息。现实中,在只有50万人口的首都奥斯陆,75%为森林和绿地,成为挪威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典范。
挪威一直是大部分国家森林保护的先驱和带领者。据哈芬登邮报报导,挪威在2016年5月24日承诺要做到零砍伐,这表示挪威的公部门之材料供应链将不再采购来自雨林的树木。
雨林保护设立资金会的NilsHermannRanum在声明中说:“这是保护雨林战争中的重大胜利。过去几年,有许多公司已经承诺停止采购会带来雨林破坏的产品。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国家做出类似的承诺。因此,当挪威宣布他们将遵循这种做法并对公家部门采购做出相同要求时,将带来正面影响。”
挪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争取相关部门对零砍伐森林的承诺,多年来,挪威雨林设立资金会和其他非相关部门筹备一直致力于减少导致热带森林砍伐的商品消费。除此之外,2008年,挪威向巴西提供了1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其打击森林砍伐。到2015年,这个南美国家森林砍伐减少了75%,保护超过33000平方英里的森林和减少3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国家地理》的报道,这相当于美国所有汽车的排放量的三倍。
芬兰——让实现“垃圾分类”成为可能
早在2005年,芬兰就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环保国家。世界第1部有关环保的法规——《森林法》就是诞生这片净土上。芬兰的美是天然的美,但同时也是芬兰人呵护下的美。芬兰人注重生活的细节。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他们更是楷模一般的存在。
自从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开始,这一话题的热度就从未消散,而以绿色环保著称的芬兰早在1994年就已经实施垃圾分类,走在世界前列。芬兰每年产生各种垃圾7000万吨,仅首都赫尔辛基地区,每年的人均生活垃圾就达到315公斤以上,食品和饮料是生活垃圾的主要产生源。对芬兰家庭来说,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早已是每日必做的事情。
在芬兰,一般来说,日常可以丢弃在小区垃圾桶的垃圾可分为六类,包括纸、纸板、玻璃、金属、农业生产体系垃圾和混合无害垃圾。每类垃圾都有自己的专属垃圾桶。除了以上六种生活垃圾,其它类型的垃圾也有专门的回收方法。在一些地方,如大卖场附近,会设置专门回收干净衣服的回收箱。如果是大件的家具或电器、有害垃圾(如电池、灯泡)等不能随意丢弃的物件,则需送至专门的回收点。
在垃圾处理方面,芬兰人也能玩出一些新花样。2012年起,芬兰专门设立一个跳蚤市场与回收概念日——清洁日。这个节日每年两次,以“你的废品可能是别人的心头好”为理念,鼓励民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旧货,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过一把“无证”摆摊的瘾。
冰岛——做能源转型的零碳先锋
冰岛作为一座火山岛,本地没有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资源。但该国也经历过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作为主体能源的时代,经过漫长的转型,才形成了如今可更新能源占主要的局面。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靠近北较圈的海域,是欧洲第二大岛国。全国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拥有丰富的可更新能源:地热资源。地热能在冰岛的能源供应中,占比达68%。近年来,冰岛一直执着地在地热领域打破创新,将地热资源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除了供暖和发电,地热能还广泛用于温室种植养殖业、工厂烘干、雪融化、洗浴与旅游服务等诸多产业。
冰岛的供热价格很低,仅仅2.3欧分/千瓦时(约合金额0.18元/千瓦时),远低于丹麦的9.01欧分/千瓦时、德国的7.04欧分/千瓦时。不仅如此,聪明的冰岛人在长期利用地热过程中,还摸索出一套科学效率高的地热梯级利用方法。
冰岛在环保意识和零碳理念的推动下持续推进能源转型,向世界展示了高标准可更新能源的可信情景,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能源转型的可靠样本。
对于北欧人来说,环保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种标榜,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个人朴实的必需品。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中玻网】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已着手开发下一代封装材料“玻璃中介层”,目标不仅是取代昂贵的硅中介层,还要提升芯片性能。据报...
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