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03次浏览
【中玻网】1922年3月,秦皇岛。在离原火车站约两公里的一块131亩的土地上,一项对未来中国玻璃工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一一“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了。这是当时诞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远东第1家采用中外合资经营形式建造起来、并引进当时世界先进技术生产玻璃的一个新的企业。
▲图为1933年耀华外景
耀华在旧中国26年多的时间里,历尽艰辛,饱经忧患。它经历了中比合办、中日合办、官商合办三个时期。
▲图为原始股份公司凭证
中比合办时期。这一时期历时约14年多,耀华经常处于困难境地。当时,每生产一平方公尺玻璃,原发明人提四便士“酬金”,提到10万英磅为止。使耀华一投产就背上了偿还债务的沉重包袱,拖累企业达10年之久。
耀华投产初期,就遇上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交通受阻,燃料供应不上,很快被迫停产。第二年才恢复正常生产,产出玻璃16万标箱,超过设计能力。到1930年,耀华还没有给股东发放一文钱股息。虽然如此,耀华还是于1932年底建成了二号窑。在中比合办时期,耀华的生存与发展经历了步履维艰阶段。
中日合办时期。1936年9月,耀华进入了中日合办时期,历时约九年之久。它的日方伙伴是同属于三菱体系的东京旭日玻璃公司和大连的昌光玻璃公司。
耀华何以要中日合办呢?原来这是比日双方蓄谋已久,并背着中方私下交易的结果。一方面,早在1926年耀华资金处于紧张境地时,比方就曾想将耀华的全部财产卖给旭日,未获中方同意。另一方面,当时日本在玻璃制造方面已仅次于捷克斯洛伐克而位居世界第二,所以早就千方百计想挤进中国。他们利用所购得的新型耐火材料在远东的制造专卖权刁难耀华,比日双方趁华北危急之际,终于在巴黎秘密成交,耀华的比方股权归日方所有。在比日双方办理移交股权手续时,中方竟无人在场。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敗投降,耀华才结束了中日合办局面。耀华出现中日合办的局面,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结果。
▲图为华北人民相关部门颁发的商标注册证
官商合办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耀华的日方股权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接收。至此,耀华和官僚资本发生了关系,进入了官商合办时期。在官商合办的三年多时间里,耀华的生产经营一直不景气。当时,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局动荡,交通受阻,通货膨胀,劳资矛盾尖锐,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年产不及正常年产的一半,且价低滞销,每箱成本5700元,而销价还卖不到1000元,原、燃料供应不足,资金周转不开。
奏皇岛解放前夕,耀华遭到国民党溃军的破坏和劫抢,耀华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图为耀华职工庆祝解放
1948年11月27日,秦皇岛解放了,耀华获得了变新,之后,在党和相关部门及老一辈带领者关怀帮助下,耀华不断发展壮大。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上一篇:钢结构玻璃幕墙施工前的准备
玻璃占到阳光房的80%以上面积,阳光房玻璃如果选择不合适,采光的同时也在“采热”,冬冷夏热成为阳光房长期悬而未解的痛点。阳光房常用的中...
在非标设备制造领域,钢化生产线装配工艺复杂多变,安全隐患如影随形:夜班设备漏关机、外协人员违规吊装、隐蔽角落线路老化……传统“三级检查...
济南中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再传捷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电子拉力试验机"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li授权。这是中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