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1次浏览
3.触变性
触变性是指油墨在外力搅拌作用下流动性加大,停止搅拌后流动性逐渐减小恢复到原状的性能。
触变性与印刷的关系:
适用于胶印印刷的油墨应该具有良好的触变性,在印刷中,由于墨辊间的挤压力、剪切力的作用,油墨的黏度有所下降、流动性增强、延展性加大,这有利于油墨顺利、均匀的转移,提高了油墨的转移率,而当油墨转印到承印物表面时,外力作用消失,油墨流动性变小,逐渐由稀变稠,黏度上升,从而保证油墨印迹的清晰度,尤其是网点印刷品,可以避免网点扩大等现象。然而如果油墨的触变性过大,会造成供墨不畅,严重时会出现供墨中断现象,影响连续印刷的供墨量和均墨性。因此在印刷操作中,要经常在墨斗中搅拌油墨,加大油墨的流动性,保证印刷过程中的正常供墨。
4.流动度和流动性
流动度是指油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流动时,直径扩展的能力。它表明了油墨的稀、稠程度及油墨结构的松、紧程度。
流动性是油墨的黏度、屈服值、触变性和流动度的综合性能,一般情况下,油墨的黏度高、屈服值大、触变性大时,流动性小,反之则流动性大。
流动度的大小必须与印刷相适应,油墨的流动度过大,表现油墨稀度大,对印刷产生的影响:
(1)流动度过强,在印刷压力作用下印迹产生铺展现象,转移到纸张表面的印迹外形尺寸扩大,特别是在网线版、字线版的印刷中,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层次及颜色的表现。
(2)印刷后墨层变薄,印刷品色彩鲜艳度下降,色相变浅。
(3)印刷后的稀度大,增加了连结料的渗透,严重时出现油墨渗透性过强的各种弊病。
(4)油墨的流动度过大往往是连结料中油类的含量过多造成的,这样的油墨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润滑现象,使印版图文边缘上出现滑动的痕迹。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滑动现象会使印版图文边缘上出现径向的刺状铺展反映到印刷品上被称为庇边现象。
(5)流动度过大的油墨胶印中容易出现乳化,造成印刷品浮脏现象。流动度过小,表现为油墨的稠度大、黏度大,印刷中容易出现油墨的黏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一些现象,不同种类的油墨有不同的流动度,这是根据印刷要求制成的。
常用的平张纸胶印油墨的流动值为28-36mm,卷筒纸胶印油墨为30-40mm。
5.转移性
印刷油墨的转移性是指,油墨转移过程中墨层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分离时,由一个表面向另一个表面传递油墨量的多少的能力。油墨的转移性可以用转移率来表示。
油墨的转移率是指转移到纸张表面上的墨量与印版上墨量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Z=×高标准
式中:Z-油墨的转移率,%
X-印刷前印版上的油墨量,g/m2;
Y-印刷后纸张上的油墨量,g/m2
油墨转移率的高低,表明了油墨转移量的多少。
油墨转移性与印刷的关系:
印刷过程实质上就是油墨的转移过程,油墨从传墨辊中输出后,经过匀墨辊转移到着墨辊上,然后再转移到印版上,再转移到橡皮布上,较后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过程。所以,油墨的转移性显示在全部印刷过程中,它关系到油墨在传递过程中墨层分离时墨量分配的状况,决定了油墨在多次转移后传递到承印物表面上的墨量的多少及均匀程度,因而影响到印品上墨膜的厚薄程度、墨色的饱满程度、色彩的鲜艳程度和光泽度。转移性好的油墨在印刷机墨辊说是那个墨膜分离时墨量分配均匀,在多次传递后可增加到印版表面的墨层均匀度、墨色浓度和饱满程度。油墨转移性差时,转移到印版或橡皮布的墨量不足,容易造成印刷品图文基础暴露,形成花版现象,或造成匀墨辊间的墨色不匀、积墨过厚,以致产生墨色浓淡、飞墨、墨辊表面干燥结膜等故障。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中玻网】广东玻璃协会成功举办2025“玻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新年开工之际,南粤大地春意盎然,威武醒狮翩翩起舞,八...
2025-03-14
【中玻网】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已着手开发下一代封装材料“玻璃中介层”,目标不仅是取代昂贵的硅中介层,还要提升芯片性能。据报...
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