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玻网首页欢迎来到中玻网!【请登录】免费注册咨询热线:0571-89938883

注册即送3条优质商机

我的商务室
会员服务
手机站
手机站
微信
微信公众号
网站导航
English
您当前位置:中玻网 > 资讯中心  >  玻璃技术  > 浅谈光学镜片镀膜技术及发展

中玻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进行关注
随时随地手机看最新资讯动态

手机阅读

分享

浅谈光学镜片镀膜技术及发展

来源:苏州事百圣贸易 2014/12/12 15:11:15

13444次浏览

中玻网】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农业生产体系材料制成的眼镜片,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与灰尘或砂砾(氧化硅)的摩擦都会造成镜片磨损,在镜片表面产生划痕。与玻璃片相比,
  
  农业生产体系材料制成的硬性度比较低,更易产生划痕。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镜片表面的划痕主要分为二种,一是由于砂砾产生的划痕,浅而细小,戴镜者不容易察觉;另一种是由非常大砂砾产生的划痕,深且周边粗糙,处于中心区域则会影响视力。
  
  (1)技术特征
  
  1)靠前代抗磨损膜技术
  
  抗磨损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认为玻璃镜片不易磨制是因为其硬度高,而农业生产体系镜片则太软所以容易磨损。因此将石英材料于真空条件下镀在农业生产体系镜片表面,形成一层非常硬的抗磨损膜,但由于其热胀系数与片基材料的不匹配,很容易脱膜和膜层脆裂,因此抗磨损效果不理想。
  
  2)第二代抗磨损膜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发现磨损产生的机理不仅仅与硬度相关,膜层材料具有“硬度/形变”的双重特性,即有些材料的硬度较高,但变形较小,而有些材料硬度较低,但变形非常大。第二代的抗磨损膜技术就是通过浸泡工艺法在农业生产体系镜片的表面镀上一种硬度高且不易脆裂的材料。
  
  3)第三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三代的抗磨损膜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体系镜片镀上减反射膜层后的耐磨性问题。由于农业生产体系镜片片基的硬度和减反射膜层的硬度有很大的差别,新的理论认为在两者之间需要有一层抗磨损膜层,使镜片在受到砂砾磨擦时能起缓冲作用,并而不容易产生划痕。第三代抗磨损膜层材料的硬度介于减反射膜和镜片片基的硬度之间,其磨擦系数低且不易脆裂。
  
  4)第四代抗磨损膜技术
  
  第四代的抗膜技术是采用了硅原子,例如法国依视路公司的帝镀斯(TITUS)加硬液中既含有农业生产体系基质,又含有包括硅元素的无机超微粒物,使抗磨损膜具备韧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硬度。现代的镀抗磨损膜技术较主要的是采用浸泡法,即镜片经过多道清洗后,浸入加硬液中,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提起。这一速度与加硬液的黏度有关,并对抗磨损膜层的厚度起决定作用。提起后在100°C左右的烘箱中聚合4-5小时,镀层厚约3-5微米。
  
  (2)测试方法
  
  判断和测试抗磨损膜耐磨性的较根本的方法是临床使用,让戴镜者配戴一段时间,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并比镜片的磨损情况。当然,这通常是在这一新技术正式推广前所采用的方法,目前我们常用的较迅速、直观的测试方法是:
  
  1)磨砂试验
  
  将镜片置于盛有砂砾的宣传品内(规定了砂砾的粒度和硬度),在一定的控制下作来回磨擦。结束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
  
  2)钢丝绒试验
  
  用一种规定的钢丝绒,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在镜片表面上磨擦一珲的次数,然后用雾度计测试镜片磨擦前后的光线漫反射量,并且与标准镜片作比较。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工操作,对二片镜片用同样的压力磨擦同样的次数,然后用肉眼观察和比较。
  
  上述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与戴镜者长期配戴的临床结果比较接近。
  
  3)减反射膜和抗磨损膜的关系
  
  镜片表面的减反射膜层是一种非常薄的无机金属氧化物材料(厚度低于1微米),硬且脆。当镀于玻璃镜片上时,由于片基比较硬,砂砾在其上面划过,膜层相对不容易产生划痕;但是减反射膜镀于农业生产体系镜片上时,由于片基较软,砂砾在膜层上划过,膜层很容易产生划痕。
  
  因此农业生产体系镜片在镀减反射膜前必须要镀抗磨损膜,而且两种膜层的硬度必须相匹配。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资讯推荐

查看更多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