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45次浏览
市场并不在乎你费了多大劲、投了多少钱,假若与它南辕北辙,即使再高等、再具个性的产品也会被打入冷宫。“背离市场需求的转型必然不会成功。”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申志伟说,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即使顺应了市场潮流,没能力研制,也是枉然。高硼硅玻璃的研制就离不开技术创新。他认为,较高的科研水平是“捕捉”金凤凰的重要技能。
弥补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沙河创造性地进行了尝试:2010年他们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玻璃技术研究院,为产业集群搭建公共技术平台。
科技创新的种子一旦萌芽,很快便在企业林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该平台建立后,迅速形成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有经验技术团队,占据了我国玻璃行业技术制高点。申志伟表示,研究院已成功研制了高硼硅玻璃,先后促成了低辐射在线镀膜玻璃等优异玻璃生产线建成投产,引导企业从生产建筑玻璃向生产功能玻璃、新能源玻璃转变。
当初不痛下决心转型,哪有沙河玻璃的今天
今年的玻璃市场出现了罕见的现象:淡季不淡。由于玻璃需求主要来自房地产,北方冬季不利于地产开工,玻璃往往出现需求淡季。
这种经济现象引起了曲斌的注意。令他感到诧异的是,由于深加工和高等玻璃占比越来越大且供需两旺,消化了大量原片玻璃,淡季因而不淡。
关于转型升级,沙河市工信局副局长黄建军则讲述了另一件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沙河曾到省内一家大型玻璃企业学习,并提出希望对方在沙河建分厂,没想到吃了“闭门羹”。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年,这家企业主动要求在沙河建厂,却被沙河婉拒了。短短几年,早已时过境迁。沙河玻璃不断转型越调越强,而这家企业却仍沿袭着原来的发展路子,其投入资金规模和装备水平已远远达不到沙河要求。
如今,坐在安静的办公室谈起过去的得失,黄建军唏嘘不已:“今昔一正一反两件事情表明,转型具有优点的魔力,能让强弱角色互换。即使是大企业,不思进取也会没落。如果当初不痛下决心转型,哪有沙河玻璃的今天?”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沙河玻璃产业曾站在刀尖上起舞。当时,该市年产量达到2000万重量箱,成为国内较大的更新玻璃生产销售集散地。彼时盛行的“小平拉”工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国家准备将其整体砍掉。沙河被迫将工艺升级为较为先进的格法工艺才逃过一劫。
2008年后,资金危机呼啸而来,市场压力和环保政策双手扼颈。这反而促成沙河玻璃一个新时代的降临:很多企业以此为契机,将格法工艺升级为更先进的浮法工艺,玻璃行业整体实现了转型升级。2010年,沙河30条浮法生产线,产能占到了全市玻璃总产量的九成以上。
如今,沙河玻璃年生产规模1.5亿吨,约占全国总量17%以上。根据沙河经济开发区提供的一组数据:原片玻璃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176家减少到30多家,而深加工和高等企业激增至目前的420余家,结构愈加合理。去年原片玻璃产值为110亿元,高等玻璃等产值达到180亿元,行业年产值比上年增加30亿元。
转型不是“过去时”,而永远是“进行时”。曲斌表示,今年,沙河还将继续淘汰610万重量箱的落后产能。未来,会把低端原片玻璃与“深加工玻璃+高等玻璃”比例调整为1∶1的理想状态,能“吃”掉全部自产的原片玻璃,增强抗风险能力。(记者 赵建 张永利)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下一篇:祁县与美国联合创办全部玻璃学校
【中玻网】自律自强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工程玻璃分会2025年第一次会长(扩大)工作会议顺利召开2025年4月25日,针对当前因传统...
2025-05-07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