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2次浏览
【中玻网】伴随着冬季的来临,东北玻璃市场率先掀起了玻璃行业2013年的冬储潮。据货物日报记者了解,今年东北玻璃冬储的进程不及预期,实际执行价格也远低于协议价格,市场整体热情不高。市场关心的是,这种悲观情绪是否会蔓延到北方其他玻璃市场。
同很多品种一样,玻璃冬季也面临着冬储。由于天气严寒,房地产开工不畅,玻璃需求有所下降。但对玻璃厂家而言,一旦点火,就不能停工。为了尽快消化过量的库存,并回笼资金,玻璃生产企业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向贸易商出售玻璃。而贸易商则考虑到来年开春后的需求,会适时以较低的价格囤积产品,待开春,再高价卖出获利。
每年玻璃市场的冬储行动都率先起于东北市场。与去年不同的是,在11月中旬召开的东北联合体会议中,将今年首批玻璃冬储价格定在1160元/吨,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
“由于今年玻璃市场的景气度提高,不少生产企业扭亏为盈,使得本次东北玻璃市场的冬储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0—60元/吨。”弘业货物分析师张永鸽说。
据市场人士反映,尽管今年东北会议制定了较高的玻璃冬储价格,但在实际进程中,市场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按照协议价格执行的企业少之又少。“和往年相比,今年冬储时间有所提前,首批实际冬储价格低于协议价格,后市信心明显不足。”中国玻璃信息网营运总监陈小飞告诉货物日报记者,东北地区的玻璃销售带有鲜明的季节性,由于今年冷空气提前到来,东北玻璃市场提前近一个月进入了冬储阶段,加上近期大雪频繁,对玻璃生产企业的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降幅促销普遍存在。据了解,企业实际执行价格基本上在1080—1120元/吨。
“实际执行价格偏低除了天气因素外,还有产能的压力。”据张永鸽介绍,今年玻璃变新产线集中点火,造成整个行业供应增加。其中,仅在东北地区,就有本溪迎新三线、迎新四线、双辽迎新等累计日熔化量达2900吨的新建产能。“产能增加让贸易商和企业对明年的市场感到信心不足,整体冬储的表现并不积较。”张永鸽说。
据陈小飞介绍,受东北市场的影响,华北地区秦皇岛的部分玻璃企业价格已开始下调,以适应新的冬储价格。不过,货物日报记者近日在沙河、山东地区的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由于当地企业库存处于低位,销售顺畅,玻璃价格仍处于阶段性高位,多数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暂时无冬储计划。
“尽管目前沙河还未出现冬储迹象,但我觉得离冬储的时间节点很近了。”沙河市某玻璃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坦言,淡季不淡的市场不会持续太久,随着气温的降低,12月份玻璃价格会有所调整,届时,或燃起企业的冬储热情。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喜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玻璃酒瓶不会损害美国工业。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2月4日网站消息:美...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