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0次浏览
【中玻网】2013年以来,在国内政策利好频出的推动下,国内光伏行业呈现出过去一两年时间内从未有过回暖之势。然而,不论是欧洲双反有条件和解,还是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大力推动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中国光伏行业面临惊人的产能过剩。这将成为光伏业复苏的非常大阻碍。
国家能源局在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并提出今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GW。这一数字是2011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3GW)的3.3倍,是2012年4GW的2.5倍。
然而,不断扩大的装机规模并不能挽救整个行业的过剩。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有40GW的产能,即使2013年的10GW全部上马,也有30GW需要自谋出路。换句话说,中国光伏有2/3的产能属于过剩的范畴。
对此,国家能源局仍然是以大幅增加装机规模的方法采取“救市”行动。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5年装机总规模达20GW的目标很可能在2014年上半年就提前完成。这种“提前”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于是近期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设定为10GW左右,并将截至2015年总装机容量大幅提升至35GW。按照新的计划,2013年年底,中国光伏装机规模为17GW,距离目标还有18GW,为之后的两年留下了空间。然而,即便如此,35GW的装机容量也仅仅接近中国光伏1年的产能。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产能过剩无法得到解决。
产能因何过剩
2012年香港大学重要地位教授朗咸平曾断言中国已经陷入产能过剩的大黑洞。更指出中国光伏产能过剩95%。暂且不去讨论这个95%的可靠性,要挽救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要了解其成因。
中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与其发展方式以及政策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光伏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发展迅速,其根本的原因有两个。技术的选择以及相关部门在资金上的扶持。
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有多种关键性技术可供生产企业选择进入该行业。与日本、美国不同的是,中国企业选择的是只需购入设备就可以进入的多晶硅技术,使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利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压低生产成本。而日本的光伏业则一味地追求光能转化率以及如何减少对多晶硅的使用上。然而对于市场而言,不论转化率有多高,对于家庭分布式光伏而言,由于总体面积较小,所带来的差异性不大,对于大规模光伏而言,土地面积又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在多晶硅的使用量上,一旦多晶硅价格暴跌,这些技术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尽管缺乏高等核心技术,但这一选择注定了中国光伏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各地相关部门对新兴产业的“过热”也为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财政补贴、相关部门担保、减税、批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令光伏企业在“增收不赠利”的环境下高速成长。尤其是相关部门补贴竟然成为光伏企业盈亏的关键性要素。据了解,三安光电在2012年、2011年以及2010年三年间,分别获得相关部门补贴3.28亿元、8.05亿元以及2.53亿元。分别占到了该企业当年净利润的40.5%、86%和60.4%。
目前光伏业内已经意识到去除过剩产能与整个行业的复苏密切相关。并购重组似乎成为解决现有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过剩产能难以寻觅出口,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企业的收益水平也就难以改观。而总结产能过剩的诱因,避免低端产品泛滥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如何由单一的“扶持”走向加强监管则成为中国光伏回暖的关键。
版权说明:中玻网原创以及整合的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观点不代表“中玻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玻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玻网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571-89938883,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者删除处理,谢谢!
上一篇:日照方鼎工贸金九银十丰收月
下一篇:美国第四届年度门窗幕墙日盛大开幕
引言:近日,由洛阳兰迪钛金属真空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迪)牵头,联合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甘泉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共同编...
【中玻网】喜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称,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的玻璃酒瓶不会损害美国工业。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5年2月4日网站消息:美...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