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瓿机-概要
关闭
开启前先用砂轮在瓶颈处切出划痕,消毒瓶颈,将乳头向上,使药液全部流入瓶体内,然后将瓶颈折断即可。易折型安瓿在乳头处
标示出厂家预先切割得的部位,按照这个方向将乳头直接折断即可。
注意:如果是尺寸较小的安瓿,将乳头向上可能由于压强不足,而导致药液不能自动流到底部,在开启时容易产生意外。需要用手轻弹或轻轻摇晃乳头,药液才能顺利流下来。一般使用直径小于7mm或容量小于2mL的安瓿时需要注意这样问题。用于盛装注射用药的可熔封的硬质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 1~25ml。制安瓿的玻璃成分要适宜。如玻璃中有Na溶出,造成药液变质,甚至生成沉淀物以及有细小硅质屑片脱入药液,皮下注射会造成结节,静脉注射会造成血栓。因此,安瓿在装存药液期间溶液的pH值不能变化。
1886年,法国药剂师S.利穆赞提出用玻璃容器封口后保存药液的方法,并称这种玻璃容器为安瓿。1899年戴恩认为玻璃中溶出物会使药物变质,并对皮下注射有恶劣影响,提出需要一种长期保存药液而不产生溶出物使药液变质的玻璃。1910年,德国率先制造不使药液变质的安瓿玻璃;1940年美国制造出化学性能稳定的玻璃。这两种玻璃都属于含钡的硼铝硅酸盐玻璃。中国于50年代后期制造硼铝硅酸盐玻璃和含锆的硼铝硅酸盐玻璃的安瓿,适应装存磺胺等类药液。
安瓿制造现已全部机械化。玻璃原料经称重、混合后,在池窑(见玻璃熔窑)中连续熔化,由自动拉管机连续拉出一定规格的玻璃管。经过选管的玻璃管在立式或横式安瓿机上拉丝、封底、缩颈,然后退火待用。为避免在注射时用砂石或锯刀割安瓿颈时造成玻璃裂碎,须在其缩颈处施色釉或刻痕造成预应力,使其易折。某些需避光保存的药品用棕色安瓿盛装。棕色安瓿玻璃用铁和钛着色。安瓿灌装注射药液后用火焰熔封颈口,经120℃高温灭菌,可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