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应力是玻璃生产工艺中较其重要的-环,应用适当热处理来控制应力的方法已为玻璃技术人员所熟知。然而,如何准确测定玻璃应力仍是困挠广大玻璃厂的难题之一,传统的经验性估计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玻璃制品质量的要求。本文一体地介绍了常用的应力测定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1.应力测定的理论基础
1.1偏振光
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振动方向与前进方向垂直,在所有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振动面上振动。如在光路中引入只允许某一振动方向光线通过的偏振滤片,就可获得偏振光,简称偏光。
1.2双折射
玻璃是各向同性体,各方向的折射率相同。如玻璃中存在应力,各向同性的性质受到破坏,引起折射率变化,两主应力方向的折射率不再相同,即导致双折射。折射率与应力值的关糸由下式确定:
nx-ny=CB(σx–σy)
式中:nx、ny分别为x及y方向的折射率。σx、σy分别为x及y方向的应力。CB为应力光学常数,它是物性常数,仅与玻璃品种有关。
1.3光程差
当偏光透过厚度为t的有应力玻璃时,光矢会分裂为两个分别在x及y应力方向振动的分量。如vx、vy分别为两光矢分量的速度,则透过玻璃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vx和t/vy,两分量之间不再同步,而是存在光程差δ:
δ=C(t/vx-t/vy)=t(nx-ny)
式中C为真空中光速。
结合上述二式,即得如下公式:(σx–σy)=δ/(tCB)
即应力与光程差存在一定关系,一般借助光干涉原理测出光程差,从而计算出应力值。需要强调的是,得出的不是应力的值,而是二主应力之差,有时虽然测出的应力为零,但实际上二主应力均存在,只不过二者相等而已。典型例子是平板玻璃,从平面上看,存在各向相等的表面压应力及板芯张应力,表面压应力在数值上等于2倍板芯张应力,但采用平面透射光并不能测出应力,原因就是σx=σy。必须取样,使光透过玻璃端面才能测定。因此,对不同制品,根据工艺情况,设计适当的应力测试方法是较为重要的。
1.4干涉色
两光矢分量透过检偏器后,在同-平面内振动,且存在一定光程差,满足相干条件,会发生干涉。干涉作用产生的光强I由下式决定:
I=a2Sin22(β–α)Sin2(pδ/λ)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见图1。由此式可得出如下结论:
a)当β=α时,即两主应力方向分别与起偏器及检偏器方向一致时,I=0。此黑条纹即是“等倾线”,线上所有点的应力具有相同的方向。此原理常用来确定应力的方向。
b)当β–α=45o时,即主应力方向与偏振方向成450,在δ=0、1λ、2λ、3λ……Nλ处,I=0。也就是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黑色条纹。
c)当β–α=45o时,下列波长的光能较好地透过:Sin2(pδ/λ)=1,即λ=2δ、2δ/3、2δ/5、2δ/7、……。而以下波长的光被阻:Sin2(pδ/λ)=0,即λ=δ、δ/2、δ/3、δ/4、……。白光是波长从400—700nm范围内多种颜色光波的混合物,有效波长-般按565nm计。所以用白光作光源时,玻璃就出现多彩的干涉色,可用来估计应力值。相同的干涉色连成的色带称“等色线”,线上的应力值相等。
2.常用的应力测量方法
2.1定性、半定量测量方法
使用正交偏光观察玻璃中残余应力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此种方法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判定玻璃中的应力情况。较简易的应力仪通常由一个白光光源及二片偏光片组成,偏光片的光轴互相垂直,玻璃样品置于两偏光片之间,主应力方向与偏振轴成450。如果玻璃中存在垂直于光线传播方向的非均匀应力,则可观察到黑、灰、白的干涉带,应力更高时,可见黄、红、蓝等彩色干涉条纹。无应力的玻璃只能观察到均匀的暗场。
对于退火玻璃制品,一般仅出现灰白干涉色,此时为提高分辨率,需增加一块灵敏色片。灵敏色片其实是一种光程差为565nm的人工双折射片,相当于人为将总光程差增加或减少565nm,使视域中出现彩色干涉色,提高肉眼对干涉色的分辩能力。
表1:干涉色与光程差对照表
干涉色o:p>
无灵敏色片时的光程差nm
灵敏色片时的光程差nm
黑
0
565
灰
150
415
淡黄
250
315
黄
300
265
桔黄
450
115
红
500
65
紫
565
0
兰
600
兰绿
650
绿黄
750
黄
850
桔
950
红
1050
紫
1130
绿
1300
绿黄
1400
粉红
1500
紫
1695
另一种较为准确的颜色对比法是采用一套至少包括6片的标准光程片组,将被测玻璃样品在偏光下与标准片对比干涉色,从而判断应力大小。标准光程片是一种均匀的双折射片,每片的光程差人为控制在21.8–23.8nm之间,直径至少30mm,同-组内各片的光程差基本一致。通过增减标准光程片数目,使玻璃样品的干涉色与标准片组的干涉色相同,根据标准片的片数及各片光程数据,就能计算出玻璃中的应力值。
上一篇: 3D手机盖板玻璃的靠前个春天来了下一篇: 表面应力仪哪家可以校准服务